站内搜索:
首页 >> 农学 >>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0902 >> 内容
09020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时间:2023/6/5 10:17:33

导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及草场培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监测、防治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水土保持行业及水土保持学科发展需要,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求实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林业、水利、农业、公路、铁路、采矿、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行业从事教学、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资源开发、工程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土保持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素质结构

    (1)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2)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3)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农学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4)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2.能力结构

    (1)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协作奉献精神,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3.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4)管理学知识:具有初步的经济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相关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

    (5)专业知识:具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农林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  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与设计、水土保持与水利工程技术、荒漠化防治工程技术、景观规划设计技术、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技术、生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等技术,熟悉我国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主干学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壤学、生态学。 

核心课程:

土壤侵蚀原理、水文与水资源学、风沙物理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土壤侵蚀原理实验、水文与水资源学实验、地貌学实验、生态学实验、水土保持工程学实验、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实验、林业生态工程学实验等。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就业方向:

 在水土保持、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事业、教学、科研、规划设计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监测、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以及国土环境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工作。

相关专业:

园林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
 

著名院校(不一定在本省招生):

园林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上一篇:090202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 下一篇:没有了
  • 返回顶部